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头球联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头球联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说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规则出台前的背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温顿.鲁弗这个名字?这位当时效力德甲云达不来梅的新西兰前锋,就是延迟中国队长达20年后才首次杀进世界杯的始作俑者。
1981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和新西兰,科威特,沙特杀进了最终的决赛,四支队伍采取主客场循环制决出前两名进军西班牙。国足与新西兰先踢两场,主场互交白卷,客场0:1负,之后踢出了迄今为止最漂亮的两场球,先是3:0大胜亚洲杯新科冠军科威特,紧接着在两球落后的情况下连入四球,4:2逆转击败沙特。率先踢完6场比赛的国足战绩是3胜1平2负积7分,得失球9:4,落后科威特2分排在第二位,除非最后一场新西兰能五球大胜沙特,否则进军世界杯已经板上钉钉。于是,国足解散、放假……后来发生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5:0,新西兰不多不少正好赢了5个,鲁弗比赛中梅开二度。
1982年1月10日,仓促集结的国足在新加坡和新西兰进行最后的附加赛,新西兰队24分钟,47分钟分别由伍丁和鲁弗各进一个头球,尽管黄向东扳回一个,最终还是以1:2落败,改革开放后的首次冲击世界杯之旅以失败告终。
赛后,中国足协举行追思会,认真的总结失利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国足队员过于依赖脚下技术,身体条件太差,以后要注重培养力量型球员,多注重头球进攻,唯有如此,才能和韩国、伊朗、新西兰这种硬朗打法的球队的对抗中不落下风,更能压制住脚下技术灵活的东南亚球队和西亚球队。
接下来的联赛,足协新出台的规则是:所有通过任意球,角球和头球破门的1个进球算作2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啼笑皆非,脑洞大开的比赛画面,比如有球员过了门将可以轻松推射得分的非得把皮球挑起来然后用头球砸进,比如一场比赛有6、7个进球都不算事,比如身高没有1米85以上的前锋都不好意思上场……等等诸如此类。
好在这种规则过于奇葩,即使当年的媒体远远没有如今这么开放,在多数教练和球员的抗议下,仅仅实行了一年就被迫取消。
一个头球和任意球(点球除外)进球双计最厉害的时期在1985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并且直接造成假球泛滥。
联赛尾声,大连队和山东队比赛,大连队想冲击联赛最好名次,而山东队频临降级,所以双方开始打默契球,90分钟你来我往,几乎都是头球、任意球,结果打成了5:5平,当时比赛必须决出胜负,后来大连队在延长期又进一球获胜,那届联赛,大连队获得历史最好名次~季军。而山东队也因为同北京部队队积分相同靠头球、任意球双计获得第十二名保级成功,第十三名的北京部队队降级。
北京部队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后几轮比赛中以两个5:0战胜湖北队和南京部队队,捞取净胜球并把脚踢射门改成头球进门,丑态百出。
这些比赛结果都是王俊生(足协专职副主席)一手造成的,后来在1986年甲级联赛中这项制度被取消,同时90分钟比赛允许平局出现。接着1986年甲级联赛各队不思进取,以平局为荣。当时中国球队就像一头驴,不拿鞭子抽打就不会往前走,总钻制度的空子来绞尽脑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头球联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头球联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